#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
导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9日援引日本政府的一项统计数据称,该国10月的自杀死亡人数超过了迄今为止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数据还显示,日本女性自杀人数出现大幅增加,10月自杀率同比去年增长近83%。
置顶

【外媒:#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女性受影响更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9日援引日本政府的一项统计数据称,该国10月的自杀死亡人数超过了迄今为止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数据还显示,日本女性自杀人数出现大幅增加,10月自杀率同比去年增长近83%。
报道援引日本警察厅的统计数据称,今 展开全文c
报道援引日本警察厅的统计数据称,今年10月,日本自杀死亡人数达到2153名,与此同时,截至上周五(27日),日本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为2087名。
CNN表示,相关专家们此前已经警告称,疫情可能会引发一场心理健康危机。大规模失业、社交隔离以及焦虑情绪正在对全球范围内给人们造成伤害。
“我们甚至都没有进行封锁,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受新冠的影响非常小。”东京早稻田大学副教授、自杀问题专家上田美子(Michiko Ueda)说,“但我们仍然看到自杀人数的大幅增加。”
CNN称,虽然导致日本高自杀率的原因复杂,但工作时间长、学业压力、社交隔离以及围绕心理健康问题的文化耻辱都被认为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在2019年往前的10年间,日本的自杀人数持续在下降,去年降至2万名左右,达到厚生劳动省自197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点。不过报道称,新冠疫情似乎逆转了这一趋势。
报道还提到,自杀率的上升对女性的影响尤为严重。尽管她们在自杀总人数中所占比例比男性小,但自杀的女性人数正在增加。10月份,日本女性自杀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83%。相比之下,同期男性自杀率增加了近22%。
对此,文章提到几个潜在的原因。在裁员现象严重的酒店、食品服务和零售业,女性在兼职员工所占的比例更大。此外,疫情大流行期间,对儿童健康和福祉的日益焦虑也给母亲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曾经4次自杀未遂的日本女性小林惠子(Eriko Kobayashi)在接受CNN采访时说,她的许多朋友都被解雇了,“日本一直忽视女性。”她说,“这是一个当发生不好的事情时,最弱的人会首先被社会淘汰。” 收起全文d
6分钟前 转赞人数超过21万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热门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女性受影响更严重】截至上周,日本全年新冠肺炎患者死亡人数累积达到2087,而据日本官方数据统计显示10月份日本自杀人数就达到2153人。其中女性受影响程度更为严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女性自杀率增高近83%。专家表示疫情反复对于经济的影响或会使自杀率进一步增高。 展开全文c
今天19:54
热门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其中女性自杀人数更是急剧上升,失业、家庭暴力、家务育儿…社会对女性的消耗其实一直存在着,只是疫情将这一切都逼迫到了极致。
“日本一直忽视女性,这是一个当坏事发生时,弱者首先被抛弃的社会。”
今天20:20
热门

【外媒:#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9日援引日本政府的一项统计数据称,该国10月的自杀死亡人数(2153名)超过了日本迄今为止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2087名)。数据还显示,日本女性自杀人数出现大幅增加,10月自杀率同比去年增长近83%。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在 展开全文c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在2019年往前的10年间,日本的自杀人数持续在下降,不过报道称,新冠疫情似乎逆转了这一趋势。CNN表示,相关专家们此前已经警告称,疫情可能会引发一场心理健康危机。大规模失业、社交隔离以及焦虑情绪正在对全球范围内给人们造成伤害。
“我们甚至都没有进行封锁,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受新冠的影响非常小。”东京早稻田大学副教授、自杀问题专家上田美子(Michiko Ueda)说,“但我们仍然看到自杀人数的大幅增加。”
CNN称,虽然导致日本高自杀率的原因复杂,但工作时间长、学业压力、社交隔离以及围绕心理健康问题的文化耻辱都被认为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环球网)O外媒: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女性受影响更大 收起全文d
今天20:26 来自 微博 weibo.com
观点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 日本的自杀率好像一直以来都是在全球排名靠前,在于日本的教育和文化以及高度发达的社会带来精神压力密不可分,再加上新冠疫情可能对一些人的求职带来影响,本身日本是一个没有什么资源的国家,主要靠出口和旅游业,与新冠疫情旅游业受到重创,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失 展开全文c
25分钟前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或许你不曾直接面对自杀,或许你认识的人曾经试图自杀,或许你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无论你是因为什么接触到自杀,了解自杀前的征兆都是很重要的。 cr: L心的故事ing的秒拍视频
17秒前 来自 微博云剪

#徐英文案##诗风寄怀#
《半静半浮》
花开季节方有时,唯有人生无重来。
最是卋間留不住,深情辞卋家辞故。
红尘卋事皆无常,万般风云皆滋味。
愿有岁月可尚香,且以诗词画千行。
亲爱的姑娘啊!愿你在她们的陪同下行走人间路,且优雅从容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不悲,不喜,不怨,不悔,以山月花鸟为邻 展开全文c
花开季节方有时,唯有人生无重来。
最是卋間留不住,深情辞卋家辞故。
红尘卋事皆无常,万般风云皆滋味。
愿有岁月可尚香,且以诗词画千行。
亲爱的姑娘啊!愿你在她们的陪同下行走人间路,且优雅从容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不悲,不喜,不怨,不悔,以山月花鸟为邻,以诗词为伴,日子方为居安。#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 收起全文d
43秒前 来自 OPPO R15 梦镜版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
高压国家
每次新闻看日本的地铁就觉得恐怖
但是现在的我们一点儿也不轻松
过几年几十年
也许是一样的吧
希望不一样吧
1分钟前 来自 iPhone X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
换个角度看
其实我还是好棒的!!
现在还坚持着
抓住一丝微弱的光
espere 把黑夜当白天
一直走下去
1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10

泰安文化#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日本全年新冠肺炎患者死亡人数累积达到2087,而据日本官方数据统计显示10月份日本自杀人数就达到2153人。其中女性受影响程度更为严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女性自杀率增高近83%。专家表示疫情反复对于经济的影响或会使自杀率进一步增高。 展开全文c
1分钟前 来自 微博云剪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
日本的自杀率一直挺高
1分钟前 来自 iPad客户端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在继续做好可持续扶贫工作、逐步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将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衔接作为后疫情时代应对内外部风险的着力点,更好地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结构性优化。#微博扶贫助威团#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
我发表了头条文章:《“大疫止于村野”的启示——生态型海绵社会的价值》 O“大疫止于村野”的启示——生态型海绵社会的价值
- 转发 2
- 评论 0
17分钟前 来自 OPPO A11
2分钟前 来自 OPPO A11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大多数成年人不想活,不敢死。
2分钟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
成年人不是不快乐,只是快乐的时间比较少,值得爱的东西有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3分钟前 转赞人数超过200 来自 iPhone客户端

这是高手!!👍#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迷惑行为大赏# L重炮君的微博视频
3分钟前 来自 Android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为啥日本动漫行业发达?说到底就是渴望逃离现实的人太多了。资本主义社会财阀等级早就固化了,霓虹人知道自己的努力不会有太大改变,躺平了的进二次元消磨人生,没躺平的在现实里找存在感,但是现实世界里意外事故太多,美好太少,无法承受这枯燥的世界就离开了。
3分钟前 来自 OnePlus 5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日本十月自杀者超过2000人#
我怎么记得看到过一篇文章说《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
自杀是中国15岁至34岁人群第一位重要的死亡原因。
15~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
5~14岁的少年儿童自杀总人数的1.02%。
而且这个年龄段自杀人数还呈现上升趋势。如果以60万人 展开全文c
中国儿童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些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条消失了的年轻生命。痛心痛惜已无济于事,改变不了生命已逝去这一事实。但这些数据警示我们,提高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们健全人格,健康的心理迫在眉睫。 收起全文d
3分钟前 来自 微博国际版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今年全世界都过的比较艰难 加油!新的一年马上到来
【11.30 ✈️✈️✈️】
真诚待人,即使秋叶飘落、鲜花凋零,也不会感到孤独;真诚待人,就算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也总有一颗爱心依旧守侯;真诚待人,让草木重生,让春天永驻。
- 转发 25
- 评论 6
今天07:06 来自 糖妹的iPhone客户端
3分钟前 来自 iPad mini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老年社会 当我们老了就和它差不多了。 但其实现在也没啥奔头 不是吗?为了啥而活着?
3分钟前 来自 荣耀20
文章标题: #日本10月自杀人数超新冠死亡人数#
本文链接:http://www.8026006.cn/30811.html